跳到主要內容
教學檔案 / 成語分類

出自論語的成語(一)

 

 

成語

 

1

畫地自限

比喻自我設限,不願突破。

◆語出《論語‧雍也》:「冉求曰:『非不悅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』子曰:『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畫。』」女,同「汝」。

2

文質彬彬

原指文采和實質兼備,配合得恰到好處。現泛指人的舉止文雅。文,文采。質,質樸。彬彬,事物相雜而調和的樣子。

語出《論語‧雍也》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,文質彬彬,然君子。」

3

任重道遠

責任沉重,而路程遙遠。比喻任務重大而艱鉅,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。

語出《論語‧泰伯》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

4

逝者如斯

比喻時光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。

語出《論語‧子罕》:「子在川上曰:『逝者如斯夫!不舍晝夜。』」

5

見賢思齊

見到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。賢,賢能;有才德的人。齊,看齊;學習。

語出《論語‧里仁》: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

6

惡衣惡食

形容生活儉約樸實。惡衣,粗劣的衣服。惡食,粗糙的食物。

語出《論語‧里仁》: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

7

不恥下問

不認為向年齡、地位、學問等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羞恥的。稱讚人虛心向學。

語出《論語‧公冶長》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」

8

君子不器

君子不像器物一樣只限定一種功能。用以讚美人的全才。

語出《論語‧為政》:「子曰:『君子不器。』」

9

言不及義

言談無關乎正經的道理或事情。指不說正經話或盡說些無聊的話。及,涉及。義,正義;義理。指正經的事或道理。

語出《論語‧衛靈公》:「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慧,難矣哉!」

10

道聽塗說

路上聽來的消息,未經證實便又在路上轉告他人。塗,通「途」。

語出《論語‧陽貨》:「子曰:『道聽而塗說,德之棄也。』」

11

患得患失

原指還沒得到官職時,唯恐得不到;一旦得到了,又怕失去。後用以指過於在意個人的利害得失。患,擔憂。

語出《論語‧陽貨》:「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;茍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。」

12

文過飾非

掩飾自己的過錯。文,掩飾。

語出《論語‧子張》:「小人之過也必文。」

 

出自論語的成語(二)

 

 

 

成語

 

1

行不由徑

走路不抄小路。比喻行為光明正大。

語出《論語‧雍也》:「有澹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;非公事,未嘗至於偃之室也。」

2

述而不作

纂述前人舊聞而不創作新說。

◆語出《論語述而》:「子曰:『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竊比於我老彭。』」

3

待價而沽

珍貴之物等待好價錢出售。比喻人等待機會,為世所用。沽,賣。

語出《論語‧子罕》:「子貢曰:『有美玉於斯,韞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』子曰:『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賈者也』」。

4

後生可畏

指年輕人是新生力量,朝氣蓬勃,未來的成就,很容易超越先輩,令人敬畏。後生,年輕的晚輩。

語出《論語‧子罕》:「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」

5

風行草偃

風一吹,草就倒。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。偃,仆倒。

語出《論語‧顏淵》:「君子之德,風,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

6

近悅遠來

近處的人受惠而喜悅,遠方之人也聞風而歸附。原指為政者廣施德政,使遠近的人都心悅誠服。現也用於指產品或服務良好,受到顧客喜愛。

語出《論語‧子路》:「葉公問政,子曰:『近者說(悅),遠者來。』」

7

既往不咎

已經過去的事,不再追究。多用來指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。咎,責怪。

語出《論語‧八佾》:「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」

8

以人廢言

因為不喜歡某人,便不採納他的言論或意見。以,因為。廢,否定;捨棄。

語出《論語‧衛靈公》:「君子不以言舉人;不以人廢言。」

9

禍起蕭牆

比喻災禍亂發生於內部。蕭牆,屏障大門的牆壁。比喻內部。

◆語出《論語季氏》:「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之內也。」

19

歲不我與

再沒有時間給我了。嘆息機會錯過,追悔莫及。我與,「與我」的倒裝。與,給。

語出《論語‧陽貨》:「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」

10

色厲內荏

外表看起來很威猛,但內心其實很怯懦。厲,嚴厲。荏,軟弱。

語出《論語‧陽貨》:「色厲而內荏,譬諸小人,其猶穿窬之盜也與!」

11

哀矜勿喜

對人遭遇災禍時要有憐憫的心,不可暗自高興。一般用來表示查明案情並審判罪犯時,應對犯人心存哀憐的態度,不可因查出案情,捉到犯人而沾沾自喜。哀矜,憐憫;體恤。

◆語出《論語‧子張》:「曾子曰:『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!如得其情,則哀矜而勿喜。』」

 

出自《孟子》的成語(一)

 

 

成語

 

1

一介不取

即使非常細微的東西也不隨便拿取。形容一個人非常廉潔。介,通「芥」,本意為小草,後用來比喻細小的東西。

◆《孟子‧萬章上》:「非其義也,非其道也,一介不以與人,一介不以取諸人。」

2

一毛不拔

一根毫毛也不肯拔下。原指不出一絲一毫的力量。後多比喻吝嗇到了極點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楊子取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為也。」

3

一傅眾咻

一人教導,許多人在旁邊喧擾。形容學習環境惡劣。亦比喻做事時助成者少,阻撓者多,難有成效。傅,教導。咻,喧嘩;吵鬧。

◆《孟子‧滕文公下》:「一齊人傅之,眾楚人咻之,雖日撻而求其齊也,不可得矣。」

4

一暴十寒

曝曬一天,寒凍十天。比喻做事沒有恆心,不能堅持。

◆《孟子‧告子上》:「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」

5

不遠千里

不以千里為遠。指不辭長途跋涉的辛苦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叟!不遠千里而來,亦將有以利吾國乎?」

6

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

指舊時認為不孝的事有三件,而以沒有子嗣傳承香火為最。

◆《孟子‧離婁上》:「孟子曰:『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舜不告而娶,為無後也。君子以為猶告也。』」

7

五十步笑百步

戰爭時兵士逃跑,退五十步的嘲笑退一百步的沒有勇氣。比喻自己有同樣的毛病、錯誤,只是程度輕一些,卻去嘲笑別人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後止,或五十步而後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」

8

仁民愛物

仁慈愛護人民與萬物。形容仁者的胸懷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」

9

作育英才

教導、培養優秀的人才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樂也。」

10

來者不拒

指對於前來的人、事或物都不加以拒絕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下》:「夫子之設科也,往者不追,來者不拒。」

11

俯仰無愧

無愧於天地人世。形容人行事光明磊落。俯,低頭。仰,抬頭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,二樂也。」

12

先知先覺

比別人早一步知道與覺悟。指智慧、思想比一般人高明。

◆《孟子‧萬章上》:「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覺後知,使先覺覺後覺也。」

13

出爾反爾

本指你怎樣對待人,別人也會同樣對待你。後指人反覆無常,前後矛盾。爾,你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下》:「曾子曰:『戒之,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』。」

14

出類拔萃

超出眾人之上。類,類別。拔,特出。萃,群;類。

◆《孟子‧公孫丑上》:「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。」

15

如棄敝屣

像丟掉破舊鞋子一樣。比喻毫不覺得可惜。敝屣,破舊的鞋子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。」

16

威武不屈

威勢、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。

◆《孟子‧滕文公下》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」

17

左右逢源

本指學問造詣極深,處處運用自如。今指做事順利,得心應手。

◆《孟子‧離婁下》:「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自得之則居之安;居之安則資之深;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,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。」

18

己飢己溺

以天下人的飢餓陷溺為自己的責任。引申為熱心解除他人的苦難。

◆《孟子‧離婁下》:「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飢者,由己飢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」

19

心有戚戚焉

內心有所感動的樣子。戚戚,心有所感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夫子言之,於我心有戚戚焉。」

20

揠苗助長

拔起秧苗,助它長高,卻反而讓秧苗枯死了。比喻做事急求速成,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揠,拔起。

◆《孟子‧公孫丑上》記載:有一個宋國人,因為憂愁他的稻苗長不大,就把苗全部拔高一些,回家告訴家人說:「今天累壞了,我幫稻苗長高了。」他兒子趕去看時,稻苗已經枯死了。

21

摩頂放踵

從頭頂到腳跟都磨傷。比喻不辭辛苦地為大眾的事而奔走。摩,磨傷。頂,頭頂。放,到;至。踵,腳跟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墨子兼愛,摩頂放踵,利天下,為之。」

22

明察秋毫

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新長的細毛。形容觀察入微。秋毫,鳥獸到秋天新生的細毛,比喻事物的細微之處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」

23

杯水車薪

用一杯水想要澆熄整車木柴都在燃燒的火勢。比喻力量微小,發揮不了作用。薪,用作燃料的乾草或木柴。

◆《孟子‧告子上》:「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,救一車薪之火也。」

24

獨善其身

本意指能做好自己的德性修養。現也用來指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

25

率獸食人

帶領野獸來吃人。比喻暴政害民。率,帶領;率領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庖有肥肉,廄有肥馬,民有飢色,野有餓莩,此率獸而食人也。」

 

 

 

 

出自《孟子》的成語(二)

 

 

成語

 

1

五十步笑百步

戰爭時兵士逃跑,退五十步的嘲笑退一百步的沒有勇氣。比喻自己有同樣的毛病、錯誤,只是程度輕一些,卻去嘲笑別人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後止,或五十步而後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」

2

仁民愛物

仁慈愛護人民與萬物。形容仁者的胸懷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」

3

作育英才

教導、培養優秀的人才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樂也。」

4

來者不拒

指對於前來的人、事或物都不加以拒絕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下》:「夫子之設科也,往者不追,來者不拒。」

5

己飢己溺

以天下人的飢餓陷溺為自己的責任。引申為熱心解除他人的苦難。

◆《孟子‧離婁下》:「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飢者,由己飢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」

6

摩頂放踵

從頭頂到腳跟都磨傷。比喻不辭辛苦地為大眾的事而奔走。摩,磨傷。頂,頭頂。放,到;至。踵,腳跟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墨子兼愛,摩頂放踵,利天下,為之。」

7

明察秋毫

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新長的細毛。形容觀察入微。秋毫,鳥獸到秋天新生的細毛,比喻事物的細微之處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」

8

杯水車薪

用一杯水想要澆熄整車木柴都在燃燒的火勢。比喻力量微小,發揮不了作用。薪,用作燃料的乾草或木柴。

◆《孟子‧告子上》:「今之為仁者,猶以一杯水,救一車薪之火也。」

9

獨善其身

本意指能做好自己的德性修養。現也用來指只顧自己好而不管他人。

◆《孟子‧盡心上》: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。」

10

率獸食人

帶領野獸來吃人。比喻暴政害民。率,帶領;率領。

◆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庖有肥肉,廄有肥馬,民有飢色,野有餓莩,此率獸而食人也。」

 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