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進修.研究與著作 / 著作 / 浪漫遊俠  記茶馬古道

浪漫遊俠  記茶馬古道      

「這世上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就成了路」

「茶」

    中國茶葉最早向海外傳播,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南北朝時期,當時中國商人在與蒙古邊境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,向中亞輸出茶葉,開創了茶馬交易之先河。隋唐時期,隨著邊貿市場的發展和絲綢之路的開通,中國茶業以茶馬交易的方式,向南亞、北亞、阿拉伯等國輸送,最後抵達歐洲各國,從隋唐開始至清代終止,在漫長的歲月裡,販茶商人和馬幫,在中國西南邊陲上,用自己的雙腳,踏出一條綿延千里的茶馬古道。

   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,雲南是中國茶業的原產地,而普洱茶在中國久享盛名,也是雲南生產和製作歷史最悠久的一種茶類,自古從雲南運往西藏、印度的茶葉,大多來自普洱。

    雲南茶與人類一些偉大的發明似乎得益於上天不經意間的恩賜,普洱茶的製作正是這樣,馬背上的茶葉,在數月的行程中,不僅穿越熱帶雨林、乾熱河谷、雪山荒漠,也浸潤著這些地段風格迥異的陽光、空氣、水分,在渾然天成的共同作用下,茶葉非但沒有變質,經過多次發酵,反而變得更為香醇,長途跋涉的普洱茶,減少苦澀,增加渾厚的口味。

    在西藏,由於自然環境影響,茶葉已與藏人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,密不可分,藏人有「一日無茶則滯,三日無茶則病」的說法。藏族大多居住於海拔四、五千公尺以上高寒山區,只能種植青稞,一年一熟,另外藏族地區有廣闊的草原,以畜牧業為主,因此青稞做成的糌粑、酥油茶、牛羊等就成為藏人的主食,居住在高海拔地區,人們需攝取含熱量高的脂肪,但沒有蔬菜,青稞又燥熱,過多的脂肪在人體不易分解,茶葉既能分解脂肪,又可防止燥熱,幫助消化,所以藏族特別嗜喝酥油茶。藏人喝茶有其獨特的風格,酥油茶的製作方法是將磚茶熬成濃汁,把茶汁倒進桶中,再加上酥油、塩,在茶桶中充分攪拌混合後倒入木碗飲用,同時也是藏人待客的禮茶,就這樣茶葉成為藏區所需要的大宗商品。

 

[馬幫]

   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馬幫,是世上最原始的交通運輸,馬幫是茶馬古道的締造者,中國雲南地區,山高水急,他們沿著這條崎嶇的古老驛道,源源不斷的為藏區馱去茶、糖、塩等生活必需品,再換回馬匹、牛羊和皮毛,賣到內地,至今仍在一些不通公路或交通不便的地區,辛勤奔波,成為中國特有的交通工具。

    馬幫的首領稱「馬鍋頭」,直接領導馬幫的運輸活動,趕馬人則聽從馬鍋頭的指揮,負責照料馬匹和物品的安全,馬鍋頭與趕馬人各司其職,該走就走,該停就停,井然有序。馬幫運輸路程,短者來去約一、二十天,遠程需四、五十天,更遠的則一年只能往返一次,還須避開冰封時期,否則就無法進出。

    趕馬人承擔馬幫大部分的雜活、生火做飯、上貨卸貨,半夜還要起來看看騾馬有沒有跑失,如果遇到江河或惡劣的天氣,都要伺候好騾馬,因此他們必需具備許多本事與能耐,不僅要能辨別方位,通略各種語言,還要會算帳,識貨、開槍打仗,乃至為人畜看病。

      馬幫行走的古道,自然環境都異常危險艱苦,高山大川、毒蟲猛獸、瘟疫疾病隨時都能置馬幫於死地,而且自古西南地區土匪猖獗,馬幫雖配有武裝,但仍不時遭土匪強盜的掠奪,死人損貨的情形時有發生,這種種惡劣的環境,造成馬幫冒險的精神,在求生的道路上,磨練出非凡的毅力,勇敢的氣魄,和超人的膽識,每一次的征程,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用悠揚的響鈴聲和的噠的馬蹄聲,打破山林深谷的寧靜,開闢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,這種特殊經歷,造就了他們講信用、重義氣、明事非、有勇氣的性格,既是貿易經商的生意人,也是開闢茶馬古道的冒險家。據說在馬幫的身上凝結兩種相衝撞的態度,一是談虎色變、心驚膽顫,二是仍然嚮往著再走上一次茶馬古道

 

[茶馬古道]

     中國西南部的橫斷山脈,一直存在著一條道路,它由茶葉產地出發,以人背馬馱最原始的運載方式,穿越中國西部兩個最大的高原,通向喜馬拉雅山和南亞大陸,是世上地勢最高、最險峻的神祕古道,也是中國西南對外經濟交流和文化傳播的國際通道,史稱「茶馬古道」。

    如果沒有茶馬古道,中國西南地區交流史中的許多故事,就會保持一貫的緘默,對於數十個少數民族及漢族來說,它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和大唐時代伴隨著金戈鐵馬、疾風駝鈴,蜿蜒於草原和荒漠的西域絲綢之路,也不亞於明朝三寶太子鄭和開闢的海上絲路。兩千年來,在西南邊陲,無論春夏秋冬,你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畫面:拂曉時分,高山峽谷、草原荒漠、湖泊冰川,一隊隊負重前行的人馬,他們在靄靄薄霧中緩緩推進,翻山越嶺、涉水渡江,甚至不知晚上在在何處鋪牀落腳。

   茶馬古道沿線各民族間主要交易方式,以滇茶易蕃馬為主,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和文化,其主要路線有兩條,一條從普洱茶原產地雲南西雙版納出外,經大理、麗江,到西藏拉薩,再分別進入印度、尼泊爾,國內路線全長約3800多公里,另一條則從四川雅安出發,經康定到西藏拉薩,再進入印度,全長約3100公里,沿途蛛網般密佈大小支線,將滇藏川緊密聯結在一起,形成世上地勢最高、山路最險、距離最遠的道路,從歷史證明,茶馬古道,實際就是一條中國西部各民族生存發展的經濟大動脈,是民族發展的見證,傣族、白族、彝族、納西族、藏族……,各民族文化,在這條古道上交會融合,並為中華文化與印度文明架設起一座橋樑。

 

    今天隨著公路、鐵路及航空的發展,茶馬古道也隨之消失,只有在深山溝裡那些大大小小的青石板和深深淺淺的馬蹄印,永久紀錄下茶馬古道和馬幫的歷史,「道路是文明之母,財富之脈也」,漫漫古道上、悠悠歲月,如今這條在幾千年來古人踏出的茶馬古道上,馬鈴聲已遠逝,馬幫身影不復見,遠古飄送的茶葉香也消散了,僅有一些斷斷續續的青石路段,湮沒在人罕至的密林中,人們已很難窺見這條神祕古道的全貌,然而這條豪情的坎坷之路,充滿英雄主義與浪漫色彩之路,絕對是最龐大和複雜,可以與世界任何古道相媲美的古代商路,而留印在茶馬古道上人們的足迹和馬蹄烙印,永不磨滅。

 

 

 

後記

    「浪漫遊俠」,其實一點也不浪漫,他們的生存是一場搏鬥,但他們以天為廬,鋪地為牀,自由地依自身的意願活動和生活,卻又堅守固有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,可謂浪漫遊俠。

 

    2009年夏,遊走雲南昆大麗與香格里拉,一路崇山峻嶺、高原縱谷的震撼體驗,接受傣、白、藏、彛、納西等少數民族的文化洗體,對特殊地形人們的生活方式充滿好奇與想像,僅管在他們之間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沒有過多的交集,但一條神祕的古道,卻又將他們串連起來,緊密的結合。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